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谈食品营养研究的误区

来源:科学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尊敬的主编: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食品科学学科发展的座谈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食品营养研究。会上一些资深专家学者对于食品科学应不应该开展营养研究(营养研究是否属于食品科

尊敬的主编: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食品科学学科发展的座谈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食品营养研究。会上一些资深专家学者对于食品科学应不应该开展营养研究(营养研究是否属于食品科学的范畴),和如何开展食品营养研究,有些异议,也产生了有益的争论。这样的讨论对于理清我们的思路,更好的探索食品科学学科发展的道路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营养是否属于食品科学的范畴,笔者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已有过详细的论述,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这完全是由食品的功能所决定的。食品的最基本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为机体提供能量;为机体提供营养;为机体提供愉悦。离开了营养的食品研究就忽略了食品的基本功能,是片面的。那么为什么食品营养研究在很长的时间里被忽略,而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呢?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过去很长的历史阶段中,人类一直处于食品短缺的状况,消费者和食品工业的也仅以饱腹为基本关注,而食品的营养问题就处于次要的地位。但是在食品充足供应的当代,消费者已经把营养和健康作为食品选取和消费的首要关注,食品市场的竞争也逐渐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健康效果的竞争,食品工业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发既可口又健康的食品,因而食品营养研究不仅有强大的工业需求,也更是食品科学学科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自然延伸。

营养一词源自何处尚未有过认真的考证,但中文的“营”和“养”两个动词的组合比英语的对应词“Nutrition”(营养)和“Nutrients”(营养物或营养成分)则显得更为生动确切。营养在汉语中意指吸取养料以维持生命,有“滋养”“保养”“补养”“养生”的意思,这与中华养生理念非常相符,看重的是一个过程。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也是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讲,营养可包括食品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三个不同的层面,也可分为基础营养、食品营养、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和临床营养五大领域。

虽然因行业或学科背景的不同,不同领域营养研究的手段和技术也会有些不同,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与融合,食品科学与医学营养正在相互渗透,边界也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在这个背景下,近年来的食品营养研究尤其是在各类公众媒体中的食品营养出现了许多对于营养的误解和偏差,各种所谓的营养信息矛盾百出,既误导了消费者,更给食品营养研究带来负面的影响。存在这些问题除了媒体不负责任的断章取义外,主要的根源在于当前一些所谓的营养研究在立论和方法学上偏离了科学的逻辑。总结起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误区。

误区一 脱离了食品载体谈食品营养

食品营养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类食品的化学组成、营养特性,食物在加工、烹调和储藏过程中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当然更包括如何通过食物的结构设计与成分组合以更好的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及功能等。我们通常所指的营养实际上是指营养物或营养成分,分为宏量营养物(Macronutrients)(如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水等)和微量营养物(Micronutrients)(如一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毫无疑问,这些营养成分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分散存在于各种不同物理形态和结构的食品载体之中。这就存在一个成分与载体、成分的释放与载体的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营养成分在人体环境中的释放与吸收的效率与效果,直接与食品载体相关,受载体的物理形态、结构性质的影响。因而,离开了食品载体谈食品营养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既存在于普通的消费者,也普遍存在于专业营养研究者。在很多的营养指导或营养标准中,以规定药物成分的方式把营养成分单独分列,只有营养物的剂量,忽略了营养物的载体,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会产生误导的。

举个最简单的“苹果”与“苹果汁”例子。苹果汁是通过物理压榨的方法从苹果制得,从热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角度讲,两者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从营养效果的角度讲,两种食品因其物理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它们的饮食方式是不一样的,因而愉悦感是不一样的。另外因为载体的结构不同,营养成分的存在状态也不同,使得其在消化道中的滞留时间不同,释放和被吸收的效率也不同。所以两种看起来同样营养的食品,有着非常不同的营养效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鲜奶和酸奶,冷奶和煮沸过的牛奶,营养成分相同,而营养效果各异。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网址: http://www.kxxyj.cn/qikandaodu/2020/0916/362.html



上一篇: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下一篇:如何赢得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科学学研究投稿 | 科学学研究编辑部| 科学学研究版面费 | 科学学研究论文发表 | 科学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