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无需再论中医是不是科学

来源:科学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朝末年,吸收了自然科学成果的西医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自此中医与自然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中医总是受到“不科学”的批评,近代甚至还出现了4次“废除中医”行动,

清朝末年,吸收了自然科学成果的西医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自此中医与自然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中医总是受到“不科学”的批评,近代甚至还出现了4次“废除中医”行动,近十年也有“打假卫士”指责中医是伪科学。而另一方面,中医领域产生了不少与自然科学成果或研究方法结合而形成的新成果,中医基础研究也广泛结合了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

1 针灸疗法新成果体现中医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我国两千多年前已有使用头部腧穴治疗疾病的记载,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针灸疗法。使用头部腧穴的传统针灸理论依据可以概括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1]”20世纪50年代末,针灸临床工作者受到耳针的启发,开始将传统针灸理论与自然科学成果结合,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头皮针疗法,如:1971年正式对外公布的焦式头皮针,其头穴的设置就借鉴了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域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头皮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国内甚至海外得到了推广,这是针灸吸收神经科学理论产生的新成果。

被誉为岭南针灸新学派的“靳三针”疗法也体现了不少对神经科学成果的吸收。“靳三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立,其取穴多以三针为一组,每一组穴都有明确针对的疾病。专为卒中偏瘫所设的“颞三针”特别能体现传统针灸理论与神经科学成果的结合。“颞三针”第一针取在偏瘫对侧的颞部耳尖上两寸,其余两针分别位于第一针左右两侧,与第一针处同一水平、各相距一寸。从传统针灸理论看,“颞三针”的第一针通过率谷穴、角孙穴,第二针通过悬厘穴、曲鬓穴,第三针通过浮白穴,这些腧穴皆为手足阳经交会之穴,可同时调理多经气血。另外,靳瑞教授认为卒中多与肝风内动、情志失调有关,头部颞部又属足少阳经,针之可通过肝胆的表里关系,间接收获平肝息风之效[2]。从神经科学看,“颞三针”之所以定位在偏瘫对侧颞部,是借鉴了大脑左右半球交叉支配肢体的神经科学理论。另外,靳瑞教授发现临床上卒中偏瘫患者脑部病灶的影像学定位多在颞叶,“颞三针”也有针对具体病灶进行治疗的含义。靳瑞教授常嘱咐学生在“颞三针”的具体操作中要常变换第二、三针的位置,以期对颞叶病灶产生更全面的调节。

如果说头皮针和“靳三针”是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结合,那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的初步总结则是通过现代科研方法——数据挖掘方法实现的。庄礼兴教授作为岭南新针灸流派“靳三针”疗法的代表传承人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临床实践,以“靳三针”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神志病为主要治疗对象的“调神针法”,其核心穴组及随症配穴规律的初步总结主要使用的是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3]。目前,数据挖掘方法已成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主要方法[4-5]。

在这些新的针灸疗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自然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参与让我们不禁反思中医是否与自然科学格格不入,反思“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提问是否合理?

2 科学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从概念分析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中医是不是科学”中“科学”一词的含义模糊不清,这种含义的模糊源自日常语言和专业术语间的鸿沟,即同一语词在日常语境与专业术语的语境中的含义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个问题的提问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

在日常语境中,“科学”有两种词性:作为名词,它指的是分科的、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最深入人心的当属自然科学;作为形容词它与“合理的”同义,常被用于价值的判断。据此,“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一问题在日常语境下准确的表述有两种:其一“中医是不是自然科学”;其二“中医是不是合理的”。由于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日常语境中“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本文不予讨论。

在专业术语的语境中“科学”的含义大为不同。“科学”这个专业术语在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日译的‘科学’一词基本沿袭了英语science自19世纪以来的用法和意思,默认指‘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 这种“科学”具有分科性的特点。经过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后,中国人又赋予它“能够转化为技术力量,从而首先提升军事能力”的特征[6]11-12,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全貌。西方科学史上有两个突出的科学传统:理知科学的大传统和现代数理实验科学、精确科学的小传统。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网址: http://www.kxxyj.cn/qikandaodu/2021/0418/539.html



上一篇:中医从被规训到再出发
下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科学学研究投稿 | 科学学研究编辑部| 科学学研究版面费 | 科学学研究论文发表 | 科学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